10月13日上午,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級稻試驗田內,剛下車的袁隆平拋下眾人,徑直走到試驗田里仔細打量起水稻來。盡管兩天前才來看過,他依然顯得不放心。 示范田內的水稻已經收割得差不多了,兩天前,袁隆平在這里宣布,超級稻新品種“超優一千”中稻在長沙城區示范種植成功,每畝單產最高達1012公斤,攻克了長沙種植水稻畝產超過1000公斤的課題。 但超級稻并不是一帆風順,去年底,“兩優0293”水稻在安徽遭遇減產、絕收。此后,外界對“超級稻”的質疑不斷。對此,袁隆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自己雖然已經85歲,但身體好,“有人來質疑超級稻,我說他們的目的何在?現在的年輕人,不知道糧食的珍貴,我85歲但我不服老,你們批評我,我毫不會動搖。” “5級抗病蟲害是中間水平” “我來介紹一下,這是雙季晚稻,不是一季稻,(畝產)700公斤左右。”示范田內,袁隆平招呼著記者觀察豐收的水稻。袁隆平介紹,目前我國一共設有39個超級稻百畝示范片,現在有些示范片已經豐收,“我們今年布置了39個點,目前為止,其中一半收割了,還有一半沒有收割,其中有6個點過了1000公斤(每畝),一個點過了16噸(每公頃;約合每畝1067公斤)”。 據介紹,目前全世界水稻種植面積在22億畝左右,平均單產為300公斤,即便在日本等一些農業科技較為發達的國家,平均單產也只有450公斤,而我國的超級稻,平均畝產達到了500公斤。 1996年農業部立項“中國超級稻”育種計劃,目前超級稻品種已經進化到第四期。截至今年4月,全國累計通過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共118個品種。 2014年10月,隆平高科冠以“超級稻”名義的“兩優0293”品種在安徽蚌埠地區出現萬畝減產絕收的情況,引發輿論的持續關注。隨后,農業部表示“兩優0293”并非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,減產事件也不會影響后續對超級稻的研究,并在今年9月2日發布公告,要求包括“兩優0293”在內的41個農作物品種即日停產,并在一年后停止推廣。 然而,對超級稻家族中雜交稻的質疑之聲,并未隨著“兩優0293”絕收事件的遠去而停息。這些質疑包括:高產低質口感差、高肥高水不環保、種子無法留種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兩優0293”在安徽遭遇減產絕收,就是因稻瘟病而起。 面對質疑,袁隆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超級稻在技術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,比如其對病蟲害,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還不甚理想,“稻瘟病是水稻的癌癥,它是一直在變化的,難度很大;超級稻的抗性只能說不那么理想,其實還是可以的,(屬于)中等抗性,不是那么高抗。” 據袁隆平介紹,按照農業部的9級評定指標,超級稻的抗病蟲害能力處于5級的中間水平,“1級、2級、3級是高抗,7級、8級、9級是高感,我們是5級,是中間水平,我想搞到3級水平就好了,1級的難度很大。”“普通水稻也有抗的,也有不抗的,都是這樣子的?,F在還沒有一個全抗的水稻品種,(抗性)沒有絕對的,都是相對的。”袁隆平表示。 “85歲不服老,還有希望” 85歲高齡的袁隆平,講起水稻依然精神抖擻,他笑稱自己是“80后”,“我現在是80后,我原來說在90(歲)前攻克16噸(每公頃),現在已經不在話下了?,F在我要在90前,拿下17噸。越干越有勁咧。”袁隆平告訴記者。 袁隆平所指每公頃產量突破16噸試驗田,位于云南個舊市的“超級雜交水稻個舊示范基地”,10月初,該百畝連片水稻攻關田種植基地以1067.5公斤刷新了百畝連片平均畝產水稻的世界紀錄。 據《科技日報》此前報道,2013年9月,袁隆平首次展望超級稻第五期16噸/公頃的“國際化”目標。今年2月,袁隆平對媒體表示,超級稻每公頃產量16噸在2018年實現的目標,提前至2016年突破。 因此,袁隆平認為,超級稻研究方向是正確的,“你們批評我,我毫不會動搖,我還是要向更高的目標(進發)。” 采訪中,袁隆平多次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。他表示,超級稻是國家為了保證全國人民糧食需求而提出和設立的重大項目,“水稻既是我國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大糧食作物,世界一半以上人口和我國60%以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。尤其在中國人多地少的情況下,我們要解決糧食問題只能依靠提高耕地單位面積產量,這個發展方向毋庸置疑。” 袁隆平以位于湖南長沙水稻雜交中心的試驗田為例,表示在長沙生態條件不利的情況下,畝產依然超過1000公斤,說明超級稻潛力很大,“如果大面積推廣到1億畝的話,按每畝增產100公斤計算,每年能增產100億公斤糧食,是很了不起的數字。足夠兩個特大城市,上海和北京,全年的糧食還綽綽有余。” 袁隆平告訴記者,他最后還要實現兩個夢。“第一個是‘禾下乘涼夢’,我夢見試驗田里,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,穗子有掃帚那么長,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,我們就坐在下面乘涼。”“第二個夢,就是雜交水稻要覆蓋全球夢。全世界現在有22億多畝稻田,我們此前的數字,在國外已經有7000多萬畝(種植雜交稻),如果有一半種上雜交稻,每畝增產150公斤來算,可以增產多少糧食呢?可以多養活4億-5億人口,這個夢實現了之后,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、促進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義。”“85歲?但我不服老。我認為,第一,我對水稻情有獨鐘,非常喜歡它,我放棄不得的;再一個,我身體還好。我還有希望,我還要發揮老驥伏櫪的精神,志在千里,我是志在這兩個夢。”
|

